受夠了!我們失敗的學校!

觀賞影片及完整文章

內文節錄:
多年來教育改革多半將降低學生升學壓力視為改革首要目標,然而經歷多次的教育改革,學生的升學壓力卻未見改善,為了升學而補習的情形更為普遍。而十二年國教政策中的超額比序制度,更有可能使學生壓力增大,原因在於所有縣市的學校基本上都會將在校成績、國中會考,英文聽力、數學等學科納入進校門檻,此外,學生還得培養體適能、課外活動,因唯有如此才能在超額比序中勝出。

關於教育難題, 教育宣導者Geoffrey Canada以美國的教育體系提出幾點看法。 Geoffrey Canada:「真正能讓國家安全的方法,是讓下一代準備好,讓下一代能繼續發揮他們的天賦、掌握趨勢,讓他們能成為國家的領導者,領導思維。」

科技正在前進,情況似乎有所轉變,但為什麼教育仍沒有達到眾人想獲得的效益?Geoffrey Canada認為有幾個重要的原因:

學力測驗難以評估

學校向來用教學評估測驗去衡量一個人的學習狀況,為求安全,教育者通常保守的使用資料、數據來推測一個人的學習狀況,然而學力評估測驗通常是安排於學期末,因此,當教育者拿到這份測驗時,通常已經開始新的學期,而這份測驗也毫無所用,時機的錯失對學生難有所幫助

依樣畫葫蘆的教育「錯施」

在社會中,我們的教育模式仍學習過往,政策或許有更改的跡象,但教育的學習體制卻與過去依樣畫葫蘆,這產生一個很弔詭的現象,因為人們承襲的政策貌似改變,但骨子裡仍承舊體制的教育措施,我們面臨了不知道教育基金何去何從,也無法看到孩子適才所教的快樂學習。

自私的知識傳播

零到三歲的教育對小孩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腦內的小宇宙正在建構,腦部正在發展,因此許多科學會提到孩童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幫助各個家長能夠為孩子多做點什麼,但知道這些神秘知識的家長多半都是小康、富有的家庭,如果這些教育是真的能帶給孩子們優勢的影響力,那為什麼平庸家庭的人不能知道?如果小孩能夠去上多元化的學習幼稚園、學校,為什麼平庸人家的孩子們不能擁有那種經驗?為什麼他們的小孩不能也有相同的機會?教育是孩子們的基礎,他們的孩子或許沒辦法獲取像富人的生活品質,但不代表沒辦法享有良好的教育品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