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幾個社群性app?
Line?
Wechat?
twiwwer?
Instagram?
Facebook?
每一個各自的軟體還有多少群?
同學?
團購?
教會?
健身?
這簡直太瘋狂了,我們每一個身份都可以有一個群,例如,好爸爸或是小組長,校友以及某個品牌的車主。
每一個嗜好也可以有一個群,例如球友跟街友(我是說逛街的朋友)
就跟宇宙不斷擴張一樣,我們也每天都在加入新的社群。
這絕對是好事,讓我們隨時隨地可以跟必要的人聯絡,這讓我們對於上帝可以細膩照顧每個人有了更深的體會。
但是…我們也從中發現,我們畢竟不是上帝。
太多消息了,以前只有接不完的電話,現在則是叮叮咚咚沒完沒了…
然後每個又都很重要(社群的意義不就是讓我們覺得自己很重要?)
我們先撇開自己的生活圈,回想一下,網路帶來的許多熱潮是否早已煙消雲散,還記得用冰桶倒水在頭上嗎?還記得寶卡夢嗎?還記得太多全球矚目的熱門議題嗎?
大家心裏有數了嗎?
現代人活在一個FLASH的時代,船過水無痕,一時的激情最後帶來的是麻木,因為我們漸漸習慣,一切都會過去的,而且很快就會過去了,所以就痲痹了。
書中提到,2009年的研究指出,社群文化確實降低了整個社會的同理心。
在此之前,我們對於生離死別比較有感觸與感動,但是資訊太多而且強度很高之後,我們會自動冷漠無感,這很正常,但是卻也很不好。
當美食跟恐怖行動的悲劇還有可愛貓咪的影片同時呈現在螢幕上的時候,我們實在很錯亂,會很本能地把所有的事情放在一樣重要的位置,那就是麻痺的根源,我們已經沒有優先順序了。
我們在網路上吸收到的喜怒哀樂大概都只能維持五分鐘以內。
怎麼辦?
建議如下:
1. 釐清生活的層次
我們不是上帝,無法管理整個世界,我們需要縮小我們正在擴張的宇宙,我們心裡必須知道哪些line是必須看的,不管多困難,我們都要列出優先順序,不要對自己說「都很重要」。
連聖經都說「要先治理自己的家再管神的家」,這就是優先順序。
有了順序就不會麻痺。
2. 採取關懷的行動
一旦認知誰是我的責任,下一步就是採取關懷的行動。
有行動就不會麻痺。
麻木不仁是最可怕的。
我們歡迎科技,但是一定要避掉麻痺!
撰文/劉三 2017.02.05
(轉載廣傳請註明作者及出處www.seekye.com.tw)
作者介紹 劉曉亭牧師
又名劉三,主持好消息電視台最資深的老牌台語節目,也是開台至今唯一從未間斷的長壽節目,內容以講解聖經為主,深入淺出,深受各個年齡層喜愛。
劉牧師除了寫作與媒體之外,也擅長運動宣教以及音樂事工,並善於溝通管理,一直擔任許多教會機構之理監事舉辦大型活動。目前經常往返世界各處舉辦特會並持續製作各類福音產品!長期擔任基督教雜誌以及報紙的作者,經常與各地教會搭配舉辦佈道或各種訓練工作,並展開網路文字工作,近年出版之書籍以及各種影音產品獲致熱烈回應。